目前,国内外的标准对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一般都使用UPF值,即紫外线防护系数值进行评定。UPF指的是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
紫外线在日光中约占6%,波长范围:200nm ~400nm,主要分为三类。
其中:
320~400nm光波称为“紫外线A(UV-A)”;
290~320nm光波称为“紫外线B(UV-B)”;
200~290nm光波称为“紫外线C(UV-C)”。
紫外线A:占紫外线总量的95%-98%,此波段的紫外线很少被臭氧层吸收,大部分可到达涤棉,并穿透人体真皮,伤害皮肤的骨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久之使皮肤老化,失去弹性,出现皱纹,黑色素沉积。
紫外线B:占紫外线总量的2%~5%,可被臭氧层吸收,只是及少量到达地面,但UVB对皮肤的伤害远大于UVA,其穿透力可达表皮层,引起皮肤发红、产生黑色素 、晒斑,甚至造成灼伤。过量UVB照射还会诱发皮肤病,引发白内障,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紫外线C:几乎被臭氧层吸收,基本达不到地面,对人体的影响可不考虑。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规定:
当样品的UPF>40,且T(UVA)Av<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注意:两者缺一不可。
对于防紫外线产品,应在标签上标有:
1) 标准的编号,即GB/T 18830-2009;
2) 当40<UPF≤50时,标为UPF 40+。当UPF>50时,标为UPF 50+;
3) 长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潮湿的情况下,该产品所提供的防护有可能减少。
引用GB/T 18830-2009的产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