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商行业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商家享受到了电商平台带来的红利,但随之也衍生出不少问题,例如“职业打假人”形成“打假”产业链,针对电商平台的“问题商品”下手,向行政机关投诉举报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进而索要高额赔偿。许多商家疲于应付,往往选择协商赔偿了事。而在利益驱使下,职业打假人越来越多,但套路却是大同小异。
什么是“职业打假人”
“职业打假人”不是以消费为目的的消费者,而是以牟利为目的打假,明知或以为商品有问题而故意大量买入,再通过举报投诉或起诉等方式向商家索要赔偿的行为人。
职业打假人主要有“吃货”和“赔偿”两种套路,“吃货”是指收货后申请退款但不退货;“赔偿”是以投诉举报、起诉等手段要求商家高价赔偿。
如何判断“职业打假人”
1、大批量、反复购买,数量超过合理自用,有的被为防止商家警觉通过大量注册购物账号进行分散购买,但选购时聊天的套路和索赔手法却惊人的类似;
2、有多次举报商家,反复诉讼的记录,是各类裁判文书里的“常客”;
3、熟知法律,索赔时对相关法律倒背如流;
4、职业打假人更多是举报经营者,而非生产者;
5、会利用商家恐惧和息事宁人的心态大额索赔。
“职业打假人”常用的投诉索赔理由
■ 虚假广告、误导宣传
■ 无3C认证
■ 三无产品
■ 价格欺诈
■ “刷单”虚构交易行为
■ 商标侵权
现在由于国家重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往往一个电话、一封信,就可以让相关部门启动投诉举报的行政处理程序,维权十分便捷。因此,“职业打假人”正是看重这一点,在找到“问题”商品后也会立即向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投诉,投诉后又以撤销举报为由向商家索要索赔,很多商家为了息事宁人,往往选择主动赔偿了事。
如何应对“职业打假人”
1、证明职业打假人的赢利目的,将对方大额索赔的聊天记录进行截图保存。
2、熟读、学习相关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以知识武装自己,就不会在遭遇职业打假人后任对方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而毫无办法。
3、从源头上去自查自纠,职业打假人的行为往往是抓住电商商家的疏忽,商家应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质量问题、标签问题、使用品、消耗品过期等产品本身的问题,同时必须定期检查店铺首页、产品详情页的文案,避免因为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而导致所谓的“货不对板”。
4、在职业打假人举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时,不要惊慌,而是将收集的能够证明对方是职业打假人的证据提交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了解其特征,能更准确的帮助商家判断其职业打假人的身份。
5、在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后,要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护自己权益,收集对方不合理索赔甚至敲诈的证据,在诉讼中将对己方产生积极的影响。